马关虹文花果产业园作为新兴产业,投入资金规模大、涉及群众广。由于是新项目,部分群众对后续发展存在疑虑。县人大将监督延伸到一线,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聚焦项目建设堵点精准发力、推动问题解决,不仅打消了群众疑虑,也让群众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马关县人大代表、马白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王成文谈及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感慨不已。

图为马关虹文花果产业园
近年来,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紧扣州委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指引,将监督重心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通过精准调研找症结、跟踪问效抓落实,构建起靶向明确、闭环高效的产业监督体系,为推动文山州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查细研 找准产业发展“绊脚石”
产业发展的堵点在哪里,人大监督就聚焦到哪里。为摸清全州产业发展的真实家底,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组建调研组,深入各县(市)产业园区、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围绕三七、绿色铝、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开展“沉浸式”调研。

图为人大代表调研产业发展
调研组跳出“会议室听汇报”的模式,直奔产业一线算“效益账”、看“成长链”、问“急难愁”。在三七种植基地,向农户了解标准化种植推广难题;在铝加工企业,查看产业链延伸的技术瓶颈;在文旅项目现场,询问基础设施配套短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技术工人、种植户、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先后形成铝产业精深加工、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传统医药和特色疗法赋能康养产业发展等多个调研报告。报告聚焦三七耕地保护、加工、流通、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从夯实基础设施、蔬菜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产业化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就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民族医药开发、中药材保护种植、民族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旅居康养等内容提出对策建议。一系列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为产业发展“精准画像”“对症开方”。

图为人大代表到西双版纳考察学习
与此同时,为借鉴先进地区产业发展经验,今年7月,州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西双版纳四塔傣医药传习馆、林艳芳傣医堂医院等点位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探讨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傣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傣医药产业发展、特色诊疗技术应用、傣医药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文山州康养产业、特色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跟踪督办 打通产业发展“中梗阻”
“产业发展非一日之功,监督更不能‘一阵风’。必须紧盯问题不放,直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为推动审议意见落地生根,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建立“清单式督办、销号式管理”机制,对每条意见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

图为研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发展
先后组织监督小组到砚山县绿色铝产业园区、文山三七产业园、丘北县普者黑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回头看”,通过现场核查、座谈交流、查阅台账等方式,跟踪了解产业链延链补链、科技创新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保障等情况。同时,依托覆盖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代表联络室”履职平台体系,广泛收集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整理归纳后,组织企业代表、人大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职能部门立行立改。例如,砚山县开展的“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努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2024年,针对县人大代表张祖才提出的者腊乡六诏片区果蔬保鲜冷库建设建议,通过“代表・局长面对面”问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在项目用地性质与冷库建设用地性质不匹配的情况下,积极协助乡镇和村社开展用地申报、项目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提出争取农业农村项目支持、争取商务部门项目支持、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三种解决方案,为项目推进出谋划策。

图为对三七产业开展专题询问
为形成监督合力,州人大常委会创新“上下联动”监督模式,委托各县(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同步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开展视察;听取和审议重点产业发展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的事项启动跟踪督查,确保监督压力层层传导、整改实效步步彰显。

图为发展的产业
如今,在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的精准监督下,全州产业发展的“堵点”逐步疏通、“痛点”有效纾解、“亮点”持续绽放:2024年,文山州中药材综合总产值达413.17亿元,同比增长17.54%,三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拓越广;绿色铝产业初步构建起“铝原料—电解铝—铝材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全产业循环链;文旅赋能激活产业融合“新引擎”,推动普者黑、坝美世外桃源、六郎城・仙草秘境、马关雾霾云山、麻栗坡老山、西畴香坪山、富宁鸟王山等旅游点串珠成链,“文旅+”融合业态带动数万群众增收;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色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养殖业提质增效,形成了以三七、蔬菜、肉牛、水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些产业不仅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更为文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将继续锚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更精准的监督靶向、更严密的机制设计、更高效的联动格局,持续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让人大监督的“刚性”转化为产业升级的“韧性”,为全州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民主法治保障。